【聯合晚報╱社論】 


最近有幾幅校園裡的師生衝突畫面,不但被手機拍下po上網,

還在電視上反覆播出,伴隨著勁爆的後續發展。

或見老師激動自辯,或見校方百般遮掩,或還有學生當事人洋洋得意「我上了新聞」。

反正,喧鬧之後,事件不見得真相大白,只留下令人不可思議的感慨。 

校園暴力不是新鮮事,多半是老師體罰學生,或學生之間大欺小。

隨著師長權威褪色,而「網路民主」日漸發達,校園裡沒有藏得住的秘密,

也沒有任一方是永遠忍氣吞聲的弱者。老師處罰學生令旁觀者看不下去,

或學生之間霸凌行徑耀武揚威,都可能成為媒體散佈的題材。 



事件如此發展,有積極面的意義,例如令老師們知所警惕,不要以為可以關起門來打孩子。

但也有不良的後遺症,例如有些青少年「愛現」,

把整老師、整同學、甚至虐待動物,都當成英雄行徑,自我宣傳唯恐不及。

也有動輒找民代、找記者的家長,事件真相未明之前就先進行公眾審判。

為此而備感委屈、甚至受到冤屈的老師們,也不在少數。

總之,舊有的校園倫理不再,而師生關係的「新秩序」卻尚未建立起來。 


民主時代,傳統「作之君作之師」的心態是不管用了,這點大部分老師應有所認知。

但老師仍負有管教學生的責任,既非舊式的打罵體罰可奏效,

也不是師長只知放 低身段、討好學生、任由教室裡嘻笑打鬧就可謂之「民主教育」。

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來打造校園新倫理。

在師資養成階段,就需要引進新的輔導技巧和相關課程;

另方面,校園裡要建立合宜的管教機制,以及處理衝突和申訴管道,

不要把所有壓力置於任課老師個人身上。 

更重要的是,校方行政單位要設法節制外力過度干預校園事務。

不久前在校園阻攔考生專車而鬧事的民意代表,

多年來就是掛著榮譽家長會長的頭銜,出入校園橫行無阻。

這種不當影響力的作用,

有時被借用來作為處理校園衝突、甚至介入教學事務的「有力管道」,

令很多老師身受其害,有苦難言,其實是一種「反教育」的示範。 

變遷快速的時代,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同樣面臨挑戰。

這些問題比課綱和教材要困難而敏感多了,是真正「教育」問題的核心,師長們莫等閒視之。

 

資料提供者:成教所 楊憑恩 提供

資料來源:請按我

中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班級經營 的頭像
    班級經營

    班級經營

    班級經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